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
武汉一座座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蔡甸区俞家垸村、新洲区罗杨村、
江夏区余咀村、黄陂区胜天村
......
青山绿水间,
一个个美丽宜居村庄将广袤大地装点得多姿多彩。
乡村的巨变,源于不懈的奋斗。自2020年底武汉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全市扶贫系统干部群众迅速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今,城市人才、资金、管理、技术、服务等资源要素持续向乡村集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着提升,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建设了6条一线串珠、集中连片的美丽乡村发展带和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乡村图景正在武汉大地上逐步绘就。
“道路”变宽了
蔡甸俞家垸村
一池碧水映蓝天,一圈荆楚小洋楼,户户门前花坛绿树,脚下一尘不染柏油路......蔡甸大集街俞家垸村,这个于2016年开始美丽乡村改造的村湾,如今安静沉稳、气质大方地闪耀在后官湖畔。
环境美、产业兴。近年来,俞家垸村通过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村湾环境取得了较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吸引了村里的能人返乡创业,据介绍,2019年,俞家垸村干部携手返乡能人发展火龙果种植产业、采摘、垂钓等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就业人员100余人,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暧暧远人村,路通幸福来。2019年大集街道投入大量资金,创建“四好农村路”,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贯通了俞家垸村,以村带路、路村融合,进一步推进了村湾乡村旅游业发展。
“生活”变富了
新洲罗杨村
罗杨村位于武汉新洲区东北部,地处麻城市行政区域内,却归属新洲区潘塘街,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一村飞跃至黄冈地区,因此被称为“武汉飞地”。罗杨村由10个自然湾组成,286户,常住人口1136人。虽然是农村,但是这里看起来和城市社区毫无两样!
2011年,能人罗治金返乡担任村支书,带领村民率先在全区开展新农村建设,新建村民“别墅”,修建道路、绿化带、上下水管网,完善了基础设施,建成了近万米的罗杨广场。
作为村里的带头人,能人书记罗治金和村“两委”委员确定了村子发展的路子:依靠花朝文化、休闲采摘等周边丰富的文旅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让罗杨村端起“生态碗”,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全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吸引游客来罗杨村听花神传说、赏风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让更多的城里人来此感受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
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旅游分红、村民就业,旅游产业的发展,罗杨村村民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了。据统计,村民人均年收入至少能增收2万5千多元。
“环境”变好了
江夏余咀村
余咀村紧邻鲁湖湖畔,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但在过去交通相较闭塞时,村民主要以务农为主,大多数青壮年只得在外打工,土地“抛荒”现象比较严重,村里发展停滞不前。
近年来,在能人书记的带领下,余咀村对村内1400亩土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实施土地流转,让村民就近务工,促进村民每年增收1万余元。此外,还利用鲢鱼山的独特自然风光,筹建300亩露营旅游基地,每到周末,这里游客络绎不绝,为余咀村带来了人气。如今,余咀村已经形成以花卉苗木、水产养殖、蔬果采摘、传统农作物农耕体验为主的四大产业板块。
2020年起,余咀村先后对新屋曾、余家咀、大房咀等3个自然湾进行了美丽村湾建设,干净整洁的硬化村道蜿蜒延伸,外立面改造后的房屋鳞次栉比,休闲活动广场、垂钓台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全面提升。新屋曾湾的几栋民房被升级改造成共享民宿,吸引了来自同济、协和医院十余名教授来此租赁空置农房,打造康养基地,因此还被称为“教授村”。
图为“教授村” (摄 /邬继军)
湿润的湖风轻轻吹拂,村民们在碧波荡漾的湖边休闲歇息、闲话家常......昔日的空心村变得热闹了,村容村貌靓起来了,村级产业旺起来了,村民日子奔起来了,笑容也更灿烂了!
除了以上展示的美丽乡村,武汉市还打造了江夏区小朱湾、黄陂区木兰花乡、蔡甸区花博汇、新洲区靠山小镇等一批“三乡工程”典型,并获评2017年“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奋进出彩路,十年写非凡,一个个美丽宜居村庄,如“珍珠”串联成片镶嵌在武汉广袤大地。未来,武汉乡村振兴的路,会越来越宽,越来越美,越来越好。
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