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社矫对象“回归路”,硚口有群心灵“啄木鸟”!
今年以来,市社矫局紧紧围绕攻心治本目标,将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治纳入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以省级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品牌创建为抓手,组织各区精心培育“一区一品”,打造一批具有武汉特色的教育矫正品牌,最大限度引导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
硚口区社矫局策划启动“啄木鸟—关护计划”,聚焦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身心健康,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帮扶工作。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到全年龄段社区矫正对象,2022年共帮助2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打开“心结”、敞开“心扉”、点亮“心灵”,以更加稳定积极健康的心态走好“回归路”。

常态化驻点服务
“您说得对,我既是父亲,也是儿子。”经过50分钟的心理辅导,社矫对象李某向心理咨询师吐露心声,“父亲的责任和儿子的责任同样重要,我要照顾好我的家人。”
在入矫心理体检时,心理咨询师发现他情感淡漠,性格暴躁,具有明显的消极防御心理。在多次交流中,心理咨询师通过共情倾听,捕捉到其内心抵触的三个问题:父子关系淡漠、儿子成绩不理想、因离异缺少稳定的亲密关系。
心理咨询师采取认知行为治疗和人格重建方法,引导他正视自身问题,同时肯定其人生价值,激活心理动力。经过心理矫治,李某心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矫期间各方面表现良好。
硚口区社矫局以街道为单位,全面覆盖“啄木鸟—关护计划”服务站。各站每周安排1名心理咨询师驻点服务,对有需求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心理辅导。2022年以来共开展驻点服务55次,服务社区矫正对象78人次。
社区矫正对象陈某认为自己作为受害者量刑过重,内心不平衡、充满自我否定,到司法所报到时,总是满面愁容、沉默无语。不久,陈某在癌症术后并发发睡眠障碍、尿失禁等病理性症状,情绪几近崩溃,被诊断为抑郁症。
针对陈某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困境,硚口区社矫局立刻安排心理咨询师介入开展为期半年的心理干预。通过定期的心理疏导,陈某的抑郁症状逐步缓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坦然接受了判决结果。更重要的是,她的心态有了明显变化,由沉默无语到主动交流,不再排斥心理治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今年以来,硚口区社矫局共为5个重点个案进行了深度心理干预,防止社区矫正对象因心理问题发生极端事件。
专职社工在心理矫治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哨兵”角色,能第一时间发现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问题,掌握了专业的心理咨询技术,才能更及时的介入疏导,并同步反馈给专业心理咨询师,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硚口区社矫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在培训课程中安排社区矫正工作实操外,该局还专门邀请心理咨询师讲授心理矫治课程,帮助专职社工掌握更多心理专业知识。
“有的社区矫正对象因生活压力、家庭矛盾、情感纠纷而心态失常,也许几分钟的电话、几句简单的聊天,就能让他们感受到慰藉。”一名专职社工说,“通过培训掌握的心理咨询技巧,更好地帮助社矫对象重建信心,也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成就感。”
附件: